人工智能深度调查:用过 AI 工具的人并没想象的那么多

人工智能深度调查:用过 AI 工具的人并没想象的那么多

人工智能 2023-06-30 21:55:02 1年以前

6 月 27 日消息,知名科技媒体 Verge 最近与调查公司合作,在对 2000 名美国成年人进行的调查中,了解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的使用情况、期望和担忧。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许多人尚未使用过人工智能,并对其潜力感到恐惧,但仍然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抱有很大期望。

以下是编译内容:

人工智能即将改变世界,但我们并不清楚它将如何改变世界。有些人看到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快速进步,能够消除桎梏、自动化重复工作,并发现新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其他人则担心人工智能以破坏性的方式干扰生活,产生错误信息,减少就业机会,甚至对我们的安全构成威胁。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新兴技术?科技领袖、立法者和研究人员都在权衡不同的方法。一些业内人士希望大科技公司主导监管,重点关注可能导致人类灭绝等未来威胁。而欧盟官员更关心当下的危险,关注如何禁止危险用例。与此同时,许多小艺术家只是希望确保自己不会被机器所取代。

为了了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真实看法和期望,Verge、Vox Media 的洞察和研究团队与研究咨询公司 The Circus 合作,对 2000 多名美国成年人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虽然许多人尚未使用过人工智能,并对其潜力感到恐惧,但仍然对人工智能有朝一日能做些什么抱有很大希望。

谁在使用人工智能

突然间,人工智能无处不在。图像生成器和大语言模型成为新创业公司的核心,也成为人们喜爱的应用程序的强大引擎。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不仅在科技界引发讨论,而且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人们普遍担心学生会利用 ChatGPT 作弊,被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愚弄,还担心人工智能窃取艺术家的创意甚至完全取代他们。

尽管报道层出不穷,但这些新工具的使用仍然相当有限,尤其是专用的人工智能产品。年轻用户更多地接触和使用这些工具,千禧一代(大致相当于 80 后 90 后)和 Z 世代(大致相当于 95 后 00 后)是主要的使用群体。

调查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尝试过 ChatGPT、必应和 Bard 等人工智能工具,而且大多数人对开发这些工具的公司和初创公司都不熟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 57% 的受访者用过或听说过 ChatGPT,有 43% 的受访者不知道 ChatGPT 是什么。46% 的受访者用过或听说过必应聊天机器人,54% 的人不知道是什么。虽然人工智能领域出现了许多颠覆性企业,如 Stability AI 和 Midjourney,但大型科技公司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 OpenAI 是个例外,然而考虑到其市值和与微软的交易,它现在也是大公司。

调查中发现,人工智能工具的定义非常模糊。调查主要询问了受访者对 ChatGPT 或 Midjourney 等专用人工智能服务的看法。然而,许多公司正在将人工智能功能添加到现有软件中,例如 Photoshop 中的图像生成、Gmail 和 Google Docs 中的文本建议功能。

人工智能技术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吗?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这些工具的使用还相对有限,但受访者对人工智能的影响抱有很高期望,超过其他新兴技术。74% 的受访者表示,人工智能将对全社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相比之下电动汽车的比例为 69%,而非同质化代币(NFT)的比例仅为 34%。

人们如何使用人工智能?

最近人工智能热潮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它能够自动生成文本、帮助用户进行头脑风暴、编辑文字、创建图片、音频和视频。这些工具正在快速整合到专业系统中,例如 Photoshop 可以重新生成部分图像,WordPress 可以自动撰写博客文章。然而,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通常需要进行相当多的审核工作,才能使人工智能正常运行。

调查显示,人们主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进行搜索、头脑风暴和艺术创作。对于那些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人来说,创意是最常见的应用。人们使用人工智能制作音乐(31%)和视频(31%),创作故事(29%),修改照片(37%),而更专业的应用如编程(18%)则较少见。此外,更多人(68%)使用人工智能系统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意味着聊天机器人(如 ChatGPT、必应和巴德)可能会取代搜索引擎。

调查还发现,人工智能扩展了创造能力。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大多数人(45% 到 61%)认为其在写文章、发邮件、编程等方面比自己做得更好,制作了原本无法制作的内容,其中以艺术创作最受欢迎(61%)。考虑到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相比生成音频或视频工具的先进性,这一结果是合理的。

关于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作品的担忧

Midjourney 和 StableDiffusion 等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是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问题研究案例。这些系统根据从网络上抓取的大量数据进行训练,通常未经原始创作者同意。这种做法的道德问题引发了激烈讨论,但目前它的合法性在许多诉讼中受到了质疑。此外这些争议也很快地波及到了创作领域,比如 AI 音乐生成。

调查显示,对于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人们的心情很复杂。很多人曾使用人工智能抄袭艺术家的作品,但也有很多人希望禁止这种行为。大多数受访者(70%)认为,当人工智能工具模仿他们的创作风格时,应该获得补偿。然而,也有很多人(43%)不希望限制这些功能。实际上,近一半的受访者(44%)表示,他们通过生成这种内容来测试人工智能系统。

人们希望有更好的人工智能标准

与科技领袖看法一致,受访者普遍支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超过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人工智能的开发。目前,欧盟正就出台人工智能法案进行最终谈判,美国也举行听证会,制定相关法律框架。

调查还发现,人们强烈要求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标准,并公开其使用情况。例如,绝大多数受访者赞成给人工智能生成的深度伪造内容打上标签。然而,许多受到广泛支持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比如基于经过事实核查的数据训练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或者禁止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深度伪造人像。

关于人工智能的未来:有兴奋也有担心

在预测人工智能给全社会带来的影响时,调查发现,21% 的受访者对其充满兴奋,29% 的受访者表示担心,32% 的人则同时兼具两种感觉。

调查中的受访者提到了各种各样的危险,63% 的人提到失业,68% 的人提到隐私威胁,67% 的人担心滥用问题。人们对这些潜在危险的关注显然比新的医疗方法 (51%) 和给经济发展赋能 (51%) 等积极应用更高。调查还发现,有不少人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影响进行了大胆预测。56% 的受访者认为“人们将与人工智能建立情感关系”,35% 的人表示,如果他们感到孤独,他们愿意这样做。

许多业内人士目前都在警告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带来的“生存风险”,即超级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调查中也有 38% 的人同意人工智能将摧毁人类文明的说法。

当被问及人工智能对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的潜在影响时,调查发现,31% 的受访者表示担心,20% 的受访者表示兴奋,31% 的人则同时兼具两种感觉。

鉴于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人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持开放态度。51% 的受访者预计,有感知能力的人工智能将在未来某个时候出现;64% 的人对试图制造出这种人工智能的公司没有意见。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络转载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谷歌演示文稿应用 Slides 引入 AI 生成图像功能
  • 百度智能云:文心一言高性能模式推理性能已提升 50 倍
  • 日本 NEC 社长:正独立开发生成式 AI,这是非常大的商机
  • 消息称微软曾不听 OpenAI 警告,上线不成熟的必应聊天服务
  • 美国最大报业集团 Gannett 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保留人类编辑的最终决定权
  • OpenAI CTO 揭晓 ChatGPT 内幕,原本只是一个研究示范项目
  • 理想汽车负责人:我们在 ChatGPT 问世之前就已启动 AI 大语言模型训练
  • 宜家发布由 AI 设计的下一代沙发:轻便、扁平、模块化,采用 100% 可回收材料
  • 蚂蚁集团证实正研发语言和多模态大模型,定名“贞仪”
  • 京东 AI 大模型官宣 7 月 13 日发布:新上任 CEO 许冉演讲,还有重磅合作
  • 波音宣布与日本航空合作,用 AI 排查 787 梦想客机零件老化和故障迹象
  • AI 入局世界网球温布顿锦标赛,可分析赢球概率及生成球评
  • 亚马逊投入 1 亿美元成立 AI 创新中心,助力 AWS 业务发展
  • Stability AI 推出文字生成图片模型 SDXL 0.9,硬件要求下探至消费级 GPU 水平
  • 复旦大学与阿里巴巴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共享 AI 大模型底层能力
  • 谷歌 DeepMind 自曝正开发新型 AI 模型 Gemini,号称“比 GPT-4 强”
  • 英科智能推出 AI 设计的罕见病特效药,已在中美同时启动人体临床试验
  • 美国银行分析师:聊天机器人中 ChatGPT 占据最大优势,过半用户会为其付费服务买单
  • 金融巨头瑞穗银行押注生成式 AI,开放 Azure OpenAI 给 4.5 万名员工使用
  • 英伟达联手 Snowflake:卖出更多芯片,帮助企业客户建立自己的 AI 模型
  •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