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增长!TCL 科技显示业务 2024 年净利润 62.3 亿元,2025Q1 净利润 23.3 亿元
4 月 29 日,TCL 科技披露 2024 年年报及 2025 年一季报。受益于显示行业持续复苏与盈利性提升,TCL 科技 2024 年显示业务创下历史新高,实现营收 1043 亿元,同比增长 25%,实现净利润 62.3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62.4 亿元。
进入今年一季度,TCL 科技显示业务再创佳绩,实现营收 275 亿元,同比增长 18%;净利润 23.3 亿元,同比增长 329%,环比增长 30%。单季营收及净利创下三年来新高。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面板业务业绩创新高
结合 TCL 科技公告及市场消息,近年来,显示行业供给侧格局继续优化,需求侧的大尺寸化和 AI 应用开拓驱动面板需求及附加值增长,行业供需关系进一步改善,主流产品价格整体稳步提升。自 2024 下半年落地,并在 2025 年加力扩围的国补政策也成为终端需求量和面积增长的促进因素,今年一季度,面板行业稼动率与主流产品价格好于去年同期,根据 Omdia 数据,主流面板厂商在 2025Q1 保持了 80% 以上的开工率。量价齐涨之下,主流面板厂商整体都取得了不错的盈利水平。
行业回暖向好的同时,TCL 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持续“锻长板补短板”,实现大尺寸 LCD 业务稳中有进,夯实行业龙头地位,中小尺寸 LCD 以及 OLED 等业务取得快速突破。
截至 2025 年一季度,大尺寸领域,TCL 华星发挥高世代产线优势,主导电视面板大尺寸化和高端化发展,公司电视面板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二,55 吋、65 吋和 75 吋产品市占率居全球第一,通过产线改造持续扩大 85 吋及以上超大尺寸产能占比,65 吋及以上产品出货面积占比达 58%,公司产品结构显著优化。中尺寸领域,t9 产线快速爬坡并实现产能弹性配置,t3 及 t5 产线发挥 LTPS 技术优势,丰富高端产品矩阵,在笔电和车载等国际头部客户实现规模量产,显示器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二,电竞显示器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小尺寸领域聚焦中高端市场,通过技术创新持续提升产品竞争力,LTPO 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柔性 OLED 手机面板市场份额全球第四。
去年四季度,TCL 华星顺利实现印刷 OLED 量产,首款产品落地高端医疗器械领域,并已于今年一季度对客户实现交付。此次 TCL 华星印刷 OLED 量产颇具里程碑意义,这是全球显示领域第一次由中国企业引领,并将一项全新的技术带入到商业化阶段,亦进一步扩展了 TCL 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成长空间。
大尺寸 LCD 需求劲升,并购整合酝酿更强后劲
根据主流市场研究机构数据,全球范围内的电视大尺寸化仍在持续加速,推动上游面板需求面积稳定增长。TrendForce 数据,2024 年全年电视平均尺寸增加 0.4 吋,达到 51.5 吋,预计 2025 年将再增长 0.7 吋至 52.2 吋。业界同时普遍预计,中国市场“以旧换新”国补政策也正推动并将加速全球电视大尺寸化的进程。
TCL 科技在公告中提及近期已完成收购乐金显示 (中国) 有限公司 100% 股权和乐金显示 (广州) 有限公司 100% 股权,自 2025 年二季度开始并表。在大尺寸化需求增长趋势下,LGDCA(G8.5 代大型液晶面板产线)无疑将为 TCL 科技在二季度及全年带来营收及利润的增量贡献。行业人士进一步分析指出,该笔交易将直接促进全球面板产能集中度的提升,巩固行业头部集中格局,助益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市调机构 Omdia 指出,Mini LED 背光技术的 LCD TV 面板出货自 2023 年起快速增长,预计 2025 起将超越 OLED TV。并且该机构显示研究总经理谢勤益预判,长期性 LCD TV 面板在面积跟大尺寸上将有望呈现持续性的供给紧张。
换言之,Mini LED 等技术的进步与加持,促使 LCD 产业在大尺寸面板领域夯实强势地位,可预见在未来较长时期内,LCD 在以 TV 为代表的大尺寸领域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尤其随着日、韩厂商全面退出 LCD TV 业务,TCL 科技等大陆龙头面板厂商优势强化,促使其更有能力抵御包括全球贸易风险等在内的不确定性,并为企业带来更强成长韧性。长期来看,包括 TCL 科技在内的中资面板厂商的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强化。
此外,TCL 科技于今年一季度公布拟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TCL 华星 t6、t7 工厂,G11 代 TFT-LCD 产线)少数股权,相关交易完成后将直接提升上市公司在核心产线的权益占比,增厚归母净利润。
展望后市,显示面板作为电子终端不可或缺的核心器件,将继续依托全球消费电子、汽车和家电等广阔应用场景加速发展;伴随显示行业格局优化和供需比收敛,行业稼动率与价格中枢有望温和上行。TCL 科技半导体显示业务通过大中小全尺寸业务综合发展,有望保持增长态势,开拓更广阔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