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品牌百强榜的“AI 味”: 骁龙名列 38 英伟达增长幅度最高
近年来, 各类生成式 AI 迅猛发展, 让广大消费者享受到一系列创新的 AI 使用体验, 同时也为很多企业、品牌带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最近, 凯度发布《2025 凯度 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 100 强》榜单及分析报告, 其中, 当初引爆生成式 AI 热潮的 ChatGPT 首次上榜, 同样首次出现在榜单上的骁龙在推动生成式 AI 落地到终端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为生成式 AI 提供训练和推理算力支持的英伟达更是高居第五名, 品牌价值增长了 152%, 是今年榜单中增长幅度最高的品牌, 充分体现了 AI 对于品牌价值的推动作用。
凯度 BrandZ 最具价值全球品牌榜是全球知名的品牌价值评估榜单, 被称为全球品牌界的“奥斯卡”, 今年是凯度 BrandZ 榜单发布的 20 周年。凯度 BrandZ 的洞察是全球品牌价值评估领域的硬核榜单, 它综合了品牌当下的财务价值和未来的盈利潜力, 结合消费者估值溢价等品牌因素, 量化了品牌为企业的业绩表现所做出的贡献。
从今年榜单中可以看到, 从英伟达到小米再到亚马逊, 科技品牌或者大力投入科技创新的品牌, 引领了快速上升品牌榜单。与之相对应地, 品牌价值陨落的原因之一是对新技术创新的轻视, 即没有拥抱新技术, 从而错失创新和建立差异化优势的机会。所有这些, 反映了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品牌价值增长的关键因素, 也是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特别是在当前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 那些能够迅速捕捉并应用新兴技术的企业, 往往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其中, 英伟达无疑是生成式 AI 迅猛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既为云端 AI 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提供算力基础设施, 又面向最终消费者使用的 AI PC 等终端提供芯片支持。英伟达公布的 2025 财年第四财季及全年财报显示, 其数据中心业务全年营收达到创纪录的 1152 亿美元, 同比大幅增长 142%; 游戏和 AI PC 业务营收为 114 亿美元, 同比增长 9%。整体上看, 英伟达 2025 财年营收为 1304.97 亿美元, 与 2024 财年的 609.22 亿美元相比大幅增长 114%。
另一方面, 随着近年来移动终端处理性能的提升, 生成式 AI 正在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加速走进人们日常生活。值得注意的是, 包括本次榜单中的小米、三星等在内, 很多 OEM 厂商都采用骁龙平台, 推出了能够本地运行生成式 AI 的智能手机。在今年的榜单中, 骁龙位居第 38 名, 品牌价值超过 656 亿美元, 体现了消费者对骁龙品牌的高度认可。
此前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 在智能手机领域, 用户推荐骁龙的可能性是其他竞品的十倍, 购买新机时, 用户购买搭载骁龙平台的智能手机的意愿是其他品牌的三倍。此外, 通过智能手机了解骁龙的消费者, 考虑购买搭载骁龙平台的其它品类终端的意愿提升了两倍。
作为赋能消费者体验的产品品牌, 骁龙通过不断增加的研发投入和积极的未来布局, 不仅确保了其始终处于行业前沿, 满足了当前消费者的需求, 还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据显示, 全球使用骁龙终端的用户已超过 30 亿。自去年 10 月发布以来, 骁龙 8 至尊版移动平台已支持超过 100 款旗舰智能手机的发布或正在开发中, 为消费者带来丰富的生成式 AI 体验。
此外, 骁龙还通过各种营销活动和技术创新展示, 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骁龙的认知度和好感度。例如去年 10 月, 上海外滩上的一座创意装置, 借助视觉艺术生动地展现了骁龙最新一代移动平台的突破性升级。这座装置不仅象征着高通产品在技术上的飞跃, 还巧妙地回应了中国市场对终端体验升级的期待。
更关键的是, 骁龙正在实行一场生态共赢的全面重构, 不仅在手机行业内部, 还在 AI PC、智能网联汽车、扩展现实 (XR) 以及物联网等领域不断深化其多元化路线, 以最有力的创新推动行业共同迈向更远的征途。AI 时代, 骁龙品牌的价值正不断提升。
今年榜单中另一个备受瞩目的品牌是 ChatGPT, 是 OpenAI 旗下的生成式 AI 平台, 自 2022 年 11 月底推出后就迅猛爆火, 短短 5 天注册用户数就超过 100 万, 引领了生成式 AI 在全球的发展。凯度指出,ChatGPT 是继 2021 年黑马品牌英伟达之后排名最靠前的新进品牌, 不过随着谷歌、微软等品牌纷纷加码大模型赛道,ChatGPT 的先发优势可能面临挑战。
可以看到, 生成式 AI 等技术的快速进步及落地应用, 对于品牌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但是整体上看, 科技创新在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根据凯度发布的报告,2025 年, 全球百强品牌的总价值达到 10.7 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 29%。这一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科技驱动型颠覆品牌的强势表现, 过去 20 年间, 这类品牌始终是各行业价值增长的主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