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成美股“万能药”,市场过度集中或带来风险

AI 成美股“万能药”,市场过度集中或带来风险

人工智能 2023-05-31 15:09:02 1年以前

北京时间 5 月 29 日早间消息,据报道,在美国股市的历史上,每一次由科技股推动的大涨都会因为基础不牢固而受到嘲讽。近期,投资者对人工智能的狂热正在独力支撑市场,而厌恶人工智能的情绪正在出现。

在标准普尔 500 和纳斯达克 100 等指数中,从来没有如此少的股票承担起大部分的指数。这些指数同时也撬动了数万亿美元的被动投资。

如果将目前的纳斯达克 100 指数与未加权指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最主要权重股的涨幅是多么的大。自 1 月份以来,未加权指数相比于加权指数要落后 16 个百分点。而对于标准普尔 500 指数,未加权指数与加权指数创下了自 1990 年彭博社统计以来的最大差距。

许多观察家认为,这种情况充满了风险:当围绕人工智能的炒作周期结束时,市场会发生什么?然而,Academy Securities 宏观策略负责人彼得・齐尔(Peter Thcir)认为,投资者大举押注少数几家重量级公司是他们“理性的选择”。

他表示:“在我看来,各个板块的相对表现是合理的。目前的焦点是投资标的的广度,但这并没有太多地困扰我。”

在英伟达市值上涨 1900 亿美元的推动下,上周纳斯达克 100 指数第五周攀升,涨幅达到 3.6%,超过了其他股指。

受益于英伟达的营收展望,美股最主要的 7 只科技股,包括微软、Alphabet、亚马逊、Meta 和特斯拉,在 5 天内市值上涨了总计 4540 亿美元,拉动标准普尔 500 指数连续第二周上涨。

自 1 月份以来,7 大科技股的涨幅达到了惊人的 43%,几乎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 5 倍。这些股票的估值看起来已经过高,市盈率达到了 35 倍,比大盘高出 80%。

Boston Partners 全球市场研究总监迈克尔・马兰尼(Michael Mullaney)说:“这些都是好公司,不会破产。但人们开始为这些公司付出过高的价格。如果这些公司的领导层与我们在 2000 年左右看到的那些糟糕公司一样,这场游戏很快就会结束。”

已经有许多评论文章警告称,投资者对少数股票的追捧将不利于更广泛的股市。最新的观点来自摩根士丹利的顶级分析师迈克・威尔逊(Mike Wilson)。他认为,这是美国股市上涨不可持续的原因之一。

然而从历史上来看,因为投资标的的广度问题而调整交易策略,这并不是一种妥当的做法。没有明显的理由认为,市场的失衡会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厄运。相反,导致局面反转通常的原因是基本面的恶化。如果基本面出现恶化,即便最强大的公司也会无力支撑。

现在,多方面利好支撑着大型科技股的优异表现,包括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大公司好于预期的盈利状况,以及投资者对资产安全性的追捧。上周五,美国政府债务上限协议的达成也提振了市场人气。

截至上周四,Peconic Partners 首席投资官比尔・哈尼施(Bill Harnisch)管理的基金今年上涨了 19%。他认为,尽管持续的通胀和受限制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市场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从近期的高点回落,但大型科技公司仍将是陷入困境的投资者的避风港。

他表示:“投资者被这七个名字吸引,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公司会有可靠的增长。我不觉得我们错过了市场上的任何东西,但水面以下发生的事令人惊叹。如果人工智能这件事会是我们一致认为的那样,那么除了英伟达之外还会有很多机会。”

在某种程度上,对科技股上涨的焦虑反映了投资者普遍的悲观情绪,他们一直在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支撑。然而,尽管所有的陷阱摆在市场面前,包括经济衰退、利润下降、美联储政策咄咄逼人,但股市一直拒绝下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悲观的立场使得市场更倾向于上行。

高盛董事总经理鲍比・莫拉维(Bobby Molavi)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我们指出了投资标的缺乏广度,以及市场过度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然后我们意识到,投资者的仓位很低,并且希望市场走低。就目前而言,就像 2023 年的大部分时间一样,市场不会给粉丝带来他们想要的东西。”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网络转载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 OpenAI CEO 阿尔特曼访问韩国,将会见 100 家初创公司领袖
  • 英国首相称必须尽快行动保持科技中心地位,要抓住人工智能机遇
  • GitHub 报告称 92% 的美国程序员正在使用 AI 工具
  • 折腾十年,扎克伯格痛失 AI 好局
  • LG 发布首个生成式 AI 商业化服务 Captioning AI:10 秒内为图片提供 5 句描述和 10 个关键词
  • 理想汽车负责人:我们在 ChatGPT 问世之前就已启动 AI 大语言模型训练
  • 波音宣布与日本航空合作,用 AI 排查 787 梦想客机零件老化和故障迹象
  • 开源模型 PrivateGPT 上线,可本地搭建、避免信息外泄
  • 英伟达赚翻了,甲骨文今年将斥资数十亿美元买 GPU 发力 AI 云服务
  • AI 图像编辑技术 DragGAN 开源,拖动鼠标即可将狮子 P 转头
  • 外媒提议更新开源许可证:摆脱 80 年代束缚,应对当下人工智能时代
  • 谷歌 DeepMind 自曝正开发新型 AI 模型 Gemini,号称“比 GPT-4 强”
  • iOS 版 ChatGPT 集成必应搜索功能,仅限付费订阅者使用
  • 金融巨头瑞穗银行押注生成式 AI,开放 Azure OpenAI 给 4.5 万名员工使用
  • 英伟达联手 Snowflake:卖出更多芯片,帮助企业客户建立自己的 AI 模型
  • 成功率 99%,科学家研发语音 deepfake 软件:只需 5 分钟录音即可欺骗语音认证系统
  • 调查发现 20% 的男性使用 ChatGPT 等 AI 工具“美化”约会资料,提高交流技巧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于 7 月亮相上海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版权问题难解,OpenAI 被控非法使用图书数据训练 AI 系统
  • Meta 将提高 AI 算法应用透明度,向用户提供详细说明和更多选择
  •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